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革亲历者说(10)——当前政治思想战线的紧迫任务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9:04: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z2z2 于 2016-8-13 09:05 编辑

文革亲历者说(10)——当前政治思想战线的紧迫任务

是深入开展对于修正主义的批判

作者:三峡人家



   “邓氏特色”修正主义路线的实质,用邓小平的语言来讲也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复辟倒退为中心,坚持阶级消灭论,坚持唯生产力论。在当今中国社会,只要仍然坚持反对阶级斗争,仍然坚持不问政治的发展观,就仍然在坚持邓小平修正主义路线,就不可能回归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不破不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定律。不把“阶级消灭论”和“唯生产力论”批倒批臭,彻底清除修正主义路线的基础,革命的正确路线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邓氏特色”修正主义谬论是根本对立的,从来认为只有坚持阶级斗争,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9年9月《给奥。倍倍尔,威。李卜克内西,威。白拉克等的通告信》中宣布:“将近四十年来,我们都非常重视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重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们绝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 恩格斯在他的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阶级、国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作了如下概括:“由此可见,国家不是自古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道国家和国家政权为何物的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几个阶级时,国家就成为必要了。现在我们正以迅速的步伐走上这样的生产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上,这些阶级的存在不仅已经没有必要,而且成了生产的直接障碍。阶级必然会消失,正如它们从前必然会产生一样。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必然消失。”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这种剥夺会使生产力有蓬勃发展的可能。既然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现在已经怎样难以想像地阻碍着这种发展,而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又可以大大推进生产力,我们就可以有十二分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一定会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列宁文选》第三卷(上)第247页)

   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的直接动力”,并认为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苏联和中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地证明了这是一条真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抓阶级斗争社会就进步,反对阶级斗争、取消阶级斗争、主张阶级调和,社会就倒退。中国“邓氏特色”修正主义集团,宣扬“阶级消灭论”,以否认或取消阶级斗争为前提,以发展生产力为愰子的改革开放,是同马列主义的思想格格不入的,是一种南辕北辙的蠢举,注定是祸国殃民的。

   恩格斯主张消灭阶级,因为“这些阶级的存在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成了生产的直接障碍”,列宁也指出:“剥夺资本家一定会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恩格斯着眼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整个历史时期,消灭阶级包括无产阶级自身的消亡;而列宁是着眼于现代社会的无产阶级革命,首先要剥夺资产阶级,这是消灭一切阶级的第一个实际步骤。他们的共同点是都认为现阶段,阶级的存在“成了生产的直接障碍”,只有剥夺资产阶阶级才能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资产阶级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要解放生产力,就必须推翻资产阶级。反过来说坚持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变革生产关系,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才说“将近四十年来,我们都非常重视阶级斗争”,并宣布“我们绝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

   与其说马克思主义重视生产力的发展,认为它是社会变革的最原始的动因;不如说,他们更重视生产关系的变革,更重视在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阶级斗争。因为只有阶级斗争才能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在这种意义上说,阶级斗争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发展生产力是目的,而阶级斗争是抓手,没有这个抓手是达不到目的的;如果不注重阶级斗争,生产力即使发展了,社会财富却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对于人民大众没有任何意义。毛主席提出的“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抓革命,促生产”是对马列主义这一思想的精准的表述。如果离开阶级斗争这个纲,不讲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只讲生产力的发展,就是唯生产力论;甚至借口发展生产力而化公为私,瓦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恢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这更是反动的唯生产力论,是货真价实的反革命行为。这些论调和行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是对广大人民的欺骗。

   “邓氏特色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邓小平们借反对“阶级斗争扩大化”为名,取消阶级斗争,极力鼓吹在文革中被广大人民群众批臭了的“唯生产力论”,并把它捧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说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科学枝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等,在他的词典里,只有三个字“生产力”,或四个字“经济建设”,没有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没有无产阶级“政治”和无产阶级专政。结果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被破坏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来了;已被消灭的资产阶级重新滋生出来了,并且垄断了社会的几乎全部财富;大批资产阶级分子进入了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成为社会的主宰,而广大工农群众重新沦为资本的奴隶。这种片面的生产力发展只是造就了一小撮富翁,只是为帝国主义输送了海量的霸权红利,只是污染了生存环境,只是败坏了社会风气,陷党和人民于生死存亡的困境之中。所有这些都是否定阶级斗争,鼓吹唯生产力论的必然结果。所以,对阶级消灭论和唯生产力论的深入批判,是当前完全必要的且非常紧迫的任务。

   说到批判, 现在在网上也有一种观点,我不敢苟同。有的人对我的批判文章评论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光说不起作用,要干。当然马克思主义的话是全然不错的,但他的话,也没有否认批判的武器的作用。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正好强调了革命理论,革命舆论的重要,而且是革命的先导。正如毛主席指出的,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当反革命修正主义的舆论甚嚣尘上,统治着整个主流媒体的时候,他视而不见,反倒对拿起武器进行批判的人说三倒四,是不合时宜的。说与干是对立的统一,既要说也要干,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才是对的,把它们对立起来则是形而上学的。其实,说(批判)本身就是干,是干的另一种形式。所以那种观点在客观上起着有利于维护“邓氏特色”修正主义路线,而不利于发动人民群众起来干的作用,看起来很革命,其实是一种形“左”而实右的观点。实际效果是干扰了对于“邓氏特色”修正主义的批判,对这样的人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必须引起注意。当然,如果“邓氏特色”集团不让人民讲话,处处设防,堵塞言路,不准人民发表不同意见,非逼着人民只能干的话,那是另一回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批判的武器同样是不能丢的,只不过要有针对性地改变它的形式或策略而已。只要阶级还没有消灭,批判的武器就绝不能丢。尤其在当前“邓氏特色”修正主义谬论猖獗的情况下不仅不能丢,而且还应当大力加强!只有所有有觉悟的人先拿起批判的武器,深入揭批“邓氏特色”修正主义路线,才能唤醒民众,壮大革命力量,才能创造条件实行武器的批判,发起对于“邓氏特色”修正主义集团的最后决战。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7 08:36 , Processed in 0.015117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